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师生赴中国传媒大学参加“中国语言生活皮书”编纂二十周年暨第四届中国语言生活学术研讨会

        2025年10月24日至26日,“中国语言生活皮书”编纂二十周年暨第四届中国语言生活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传媒大学举行。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院长王建华教授、郑梦娟教授与五名中外硕士生共同参会。

        王建华主持分论坛(一)“中国语言生活研究的理论、范式与实践语言文明与文化传承”,对分论坛参会人宣读论文作点评总结。郑梦娟携硕士生一起参会并主持分论坛(三)“当前国内外语言生活的热点问题”,2024级国际中文教育硕士生李鑫媛同学汇报了《国际中文教育低龄化趋势下的教材研发现状与前路》的写作情况。

  会后,王建华、郑梦娟与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辞书学会会长,国家语委中国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研究中心主任李宇明教授进行交流。王建华就学院学科建设与专业发展现状及近期着力推进的全球青年汉学家涵养基地建设、世界汉学大会与《世界汉学》期刊品牌建设、“文明互鉴:世界汉学与中国学”“语言文化大讲堂”品牌讲座筹办等做了简要介绍。

 在交流中,李宇明教授就学院学科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展望未来,他建议学院继续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核心,特别关注人工智能等前沿议题,做好系统性规划与顶层设计,着力培育具有影响力的重大项目和品牌。

 本次学术研讨会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指导、中国传媒大学和商务印书馆主办,主题为“人工智能时代中国语言生活研究”,是为纪念“中国语言生活皮书”编纂二十周年而举行,也是语言生活派继2010年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首届、2015年在北京语言大学举行第二届和2020年在商务印书馆举行第三届学术研讨会的又一次盛会,来自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等单位与高校的百余名代表参加会议,一道研讨人工智能时代丰富多彩的语言生活,分享对语言生活的关注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