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7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主办的“语言文化大讲堂”系列讲座第五讲顺利举行。讲座由北京大学赵杨教授主讲,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副院长李禄兴教授主持,陈默教授点评。讲座采取线上方式进行,校内外共计470余人参与了此次讲座。
本次讲座的主题为“特征描写、语言对比与汉语二语研究”。赵杨教授首先详细介绍了“特征”这一概念在生成语法研究领域的内涵及应用。之后,赵杨教授基于特征重组假说跟对比分析假说、全面迁移假说以及界面假说等理论框架的区别与联系的剖析,以及相关实证研究的述评,深入探讨了如何基于微观层面的特征描写解释进行语言对比研究。最后,赵杨教授以不同语言的复数标记为例,阐释了如何利用特征描写和语言对比进行汉语二语习得研究。
在问答环节,赵杨教授跟线上师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耐心回答了师生们的提问。针对中西语言研究之间存在理论和术语体系的差异问题,赵教授认为应该对研究对象界定清楚以后才可进行对比研究。针对多语教学实证研究变量多、难度大的问题,赵教授建议在对被试语言习得过程记录和描述的基础上,形成假说并进行验证。
在点评环节,陈默教授认为,赵杨教授的讲座围绕特征重组假设的缘起、核心观点及相关实证研究,对基于语言对比的二语习得研究进行了系统介绍,这对汉语二语习得研究具有深刻的启示:从理论价值来看,特征重组假设为更新关于语言特征的认知提供了实用的理论框架,同时为从微观层面研究语言的共性和个性特征提供了有效的描写框架;从教学实践价值来看,特征重组假设对语言要素和言语技能教学的精细化和系统化发展具有指导意义;从未来相关研究方向的发展来看,在宏观层面指导下的微观特征研究理论对汉语二语习得研究具有重要启示。
最后,李禄兴教授进行了总结:赵杨教授的此次讲座视野前沿,介绍了当前第二语言习得领域的最新理论,高屋建瓴的剖析拓展了汉语二语习得研究的思路;报告的讲解将特征重组假说与汉语语言现象有机结合,深入浅出的探讨引发了线上师生对该领域的强烈兴趣;讲座的内容结合二语习得理论和汉语二语教学的实际,发人深省的思考让线上学子感受到一位知名学者对于国际中文教育学科的热爱。李教授希望线上的师生学习赵教授治学的方法和精神,为推动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及事业的发展积极贡献力量。
本次讲座取得了圆满成功,得到了参会师生的一致好评和热烈反响。